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万字:深入浅出 元宇宙(一)

发布时间:2021-10-29

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是超越宇宙


元宇宙首次出现在尼尔·斯蒂芬森写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之中,在这部小说中,每个人可以用虚拟化身进入一个三维虚拟空间,在其中与其他人和系统人工智能进行交互。斯蒂芬森给这个虚拟现实版本的下一代互联网起了个名字——元宇宙。


原则上,元宇宙应该可以在虚拟世界做现实中的一切社会行为,包括社交、娱乐、上学、购物、甚至购买虚拟房产。


但在元宇宙中,又可以感受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身着火焰织成的长裙,穿上钢铁侠的装备在宇宙中徜徉……元宇宙的英文原文Metaverse,其中的“Meta-”本意就是超越的意思。 


在斯蒂芬森的描述中,元宇宙的用户可以通过多种设备访问。比如能够模拟360度环景的护目镜、耳机和其它便携式终端,给人们带来视觉、声音甚至触觉的全方位体验。


在小说中,有一部分沉迷于元宇宙的人一直佩戴这些设备保证实时在线。其装扮怪诞,与日常生活中的正常人相差很远,甚至已经脱离现实,大家称他们为“石像鬼”“Gargoyle”。


时光转换,在当时看似有趣的科幻情节,现在已经被VR头盔和一系列的设备实现。互联网舞台的幕布再一次开启,这一场,登台的是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

图片来自Splendor XR的音乐节宣传

元宇宙是开源宇宙


不同于叠加在真实世界之上的增强现实AR,元宇宙虽然也会有现实世界元素,但其展现的现实副本或衍生物是可以被用户定制的。

        

2003年,林登实验室推出了《第二人生》,被看作是元宇宙的雏形。游戏中玩家们可以交流、玩耍、买卖。然而, 最关键的是,这里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居民自建的。


没错,是自建的,而不是游戏设计者创建的。林登实验室提供了一个3D建模工具,任何玩家都可以利用它搭建出建筑、风景、交通工具、家具等,这些东西可以使用、可以交换、也可以出售。

       

在美股中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也提供了一套易上手的低门槛的编辑工具,玩家可以使用这个工具设计自己的游戏、物品、T恤和皮肤。

图片来源于Roblox游戏场景

“可定制”提高了玩家的参与度,也代表着,元宇宙不是一个被设计好的普通虚拟空间,而是一个开源的,等待着被玩家创造,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崭新宇宙。


当然,为了便于提升体验感,即便是开源宇宙,也不是一切都由用户来创造,会有设定好的背景环境。


我们改造真实世界的山川河流,形成城市村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这里。


同样我们进入元宇宙,开心的进行建设,也是为了在虚拟世界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甚至可以联动现实生活,影响到真实世界。


“Meta-”除了超越之外,本身还包含了一种未完成的意思。宇宙本身是可生成、可创造的,元宇宙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参与元宇宙的建设,就可以生成一个梦幻精彩的虚拟世界。



元宇宙是下一代计算平台


现代科技伴随着每一次交互的改变,形成平台升级。一般会把个人电脑和互联网认为是最早的计算平台,人类拿到了进入数字世界的钥匙。


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紧随其后,形成了第二波信息科技浪潮,打开了人类进入数字世界的大门。


现在正处于VR眼镜、智能耳机等穿戴设备取代手机这种单一信息平台的交互升级中,而元宇宙就是下一代计算平台。


“人类,元宇宙欢迎您进入数字虚拟世界”

元宇宙发展路径


他们理解的元宇宙


扎克伯格:元宇宙是更自然的参与互联网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可以满足人们从起床到睡觉期间的各种需求了。所以,元宇宙并非是让人们更多的参与互联网,而是让人更自然的参与互联网。


这个进化的核心动力,就是体验。元宇宙并不仅仅是游戏,元宇宙是移动互联网的继承者。每个人都可以使用不同设备,从不同的保真度水平去访问元宇宙。


元宇宙将是一个永续的、实时的,无准入限制、多终端的环境。在元宇宙里,你不只是观看内容,而是,整个人都沉浸在其中。 

                                               

使用Facebook的Oculus Quest 2的用户


Oculus的创始人Palmer Luckey登上时代周刊


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随后,Oculus的创始人Palmer Luckey登上《时代周刊》,题为《为何VR改变了世界?》。


2020年底,彻底无线化的Oculus Quest成为虚拟现实设备销量冠军。


虚拟现实设备很快达到了年出货量千万台的奇点。


Facebook也开放了VR社交平台Horizon。 


2021年,扎克伯格在采访中说,facebook预计在五年内从社交公司转变为元宇宙公司。

Facebook VR社交平台 Horizon


Tim Sweeney:元宇宙是一个开放世界


Tim Sweeney,游戏公司Epic的CEO(对苹果发起反垄断诉讼、公司的3D引擎被苹果商店下架)。他坚定认为元宇宙也必须打破技术霸权,方能“君临天下”。


想象一下,你有好几个不同的元宇宙版本,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的规则,并且按照平台锁定了你的社交联系,这是不可接受的。


Tim Sweeney希望在数年后,“我的世界”、“Roblox”、“Fortnite”,可以在同一个终端使用,或者在同一个世界中共有彼此相同的社交联系。 

EPIC堡垒之夜演唱会超过1200万参与者同时在线


Scott Stein:我们已经在虚拟世界生活了,元宇宙不过是关于大规模未来社交的故事


当下的人们往往认为元宇宙是游戏。Scott Stein是Cnet的编辑,他定义的元宇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社交中心,用虚拟化身进行约会,用虚拟场景连接应用程序的生态系统。


也有人认为,元宇宙就是虚拟现实VR或是增强现实AR。2020年,人们重新定义了虚拟生活,认为全息访问应该是一种超越VR和AR的概念。 


所以,实际上微软并不区分VR和AR,微软的产品Holo Lens,命名为混合现实MR。并开源了混合现实工具库MRTK。 


在下图中,Scott Stein和微软的Alex Kipman两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戴上HoloLens后,两人同时出现在虚拟场景中,并可以进行交互。


在不同的地方带上holo lens在虚拟场景中进行交互


现在,给人们解释元宇宙比较困难,这有点像比尔盖茨在1995年解释什么是互联网。


下面就是这段有趣的访谈,看起来有那么点滑稽可笑。


展望未来,未来已来,在我们未觉察处悄然而至。

1995年,比尔盖茨参加Letterman脱口秀


· 比尔盖茨在95年解释“什么是互联网”(绝对值得一看)

David Letterman: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互联网是什么?你了解它吗?

比尔盖茨:当然。

David Letterman: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比尔盖茨:它会变成一个人们发布信息的地方,每个人可以拥有一个主页,各种公司也会在上面,还有一些最新消息,各种信息都会在上面野蛮生长。你可以给别人发电子邮件,它是一个全新的东西。

David Letterman:你要知道,批判一个你完全不懂的东西总是容易的。几个月前,我听说互联网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说是互联网中,他们将会播出一场棒球比赛,你可以在电脑上听这场比赛。然后我心想,这不就是收音机吗?

比尔盖茨:(尬笑)还是有区别的。

David Letterman:有什么区别?

比尔盖茨:你在互联网上,什么时候想听棒球比赛都可以。

David Letterman:意思是存在内存中。

比尔盖茨:对,这正是我所说的。

David Letterman:那请问跟录音机有什么区别呢?

比尔盖茨:(尬笑)

David Letterman:我只是不知道,你怎么让我理解你讲的东西?我差在哪里?我还需要了解什么?

比尔盖茨:如果你想要了解新款雪茄或者汽车比赛,或者统计资料什么的…

David Letterman:你知道我订了两本英国杂志,都是跟赛车相关的。而且我还知道赛车在贵格高速公路上,来回也就是半小时的车程。所以跟杂志相比,电脑是否能提供更多信息?

比尔盖茨:你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其他跟你有特殊爱好的人。

David Letterman:你的意思是说,互联网上有苦恼的孤独者的聊天室吗?

比尔盖茨:(尬笑)绝对有。


企业元宇宙


企业元宇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微软CEO的Satya Nadella在Microsoft Inspire的一次演讲中。用来描述数字孪生、物联网等一系列的Azure产品线的未来愿景。

微软CEO的Satya Nadella提出数字孪生概念


随着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企业元宇宙成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


使用数字孪生,可以对任何场所和资产进行建模,可以用物联网网络,使得数字孪生保持实时更新。


百威英博使用微软的解决方案,来优化从农场、到仓库、到分销的整个运营体系。 

企业元宇宙将成为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


金融领域的ABN Amro、制药领域的Ameri-source Bergen、零售领域的Walgreens、广告领域的WPP,都在使用Azure Synapse从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中产生洞察力。


提供能源和水资源管理的公司Itron,也在利用Azure数字孪生平台模拟了洛杉矶中心区域,使用微软的Holo Lens,可以进入其中。

企业元宇宙将无处不在


如何构建一个元宇宙


构建一个元宇宙,需要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包含一个高度定制的3D引擎、一个门槛较低的UGC编辑器、一个门槛较高的PUGC编辑器、以及丰富的数字资产素材库。


利用该引擎,开发3D社交系统、经济和分成系统、内容接入系统、应用市场和3D城市广场等核心功能,由此建设一个与传统互动的内容生产生态,利用丰富的交互形式与用户产生多层次的接触。


第二个部分,需要构建传统产业的产业互联网升级赋能系统。可以将目前教育、旅游等传统行业已经构建的业务逻辑直接导入,或进行进一步的定制开发,让传统商业逻辑在虚拟现实平台上运行。 


基于元宇宙的基础组件和核心功能,传统产业互联网升级的数字中台,由此建立一个在线的、3D的、社交的运营支撑系统。

3D的、社交的运营支撑系统

基于元宇宙的基础组件和核心功能,传统产业互联网升级的数字中台,由此建立一个在线的、3D的、社交的运营支撑系统。


元宇宙的前世今生

神经漫游者封面


上期讲到的科幻小说《雪崩》,第一次提及了元宇宙的概念。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披萨送货员,白天送货,晚上化身为虚拟世界“元宇宙中的超级英雄”。


“所以Hiro实际上并不在这里。他生活在一个计算机生成的宇宙中,计算机将画面绘制在他的护目镜,将声音导入他的耳机。用行话来说,这个虚构的地方被称为元宇宙。元宇宙占用了Hiro几乎所有的时间”。——《雪崩》


2019年底,HBO宣布将雪崩改编成美剧,编剧是《龙虎少年队》编剧迈克尔·巴卡尔,导演是《蚁人》的编剧乔·考尼什,这让读者十分期待。


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小说《神经漫游者》,提出了一个词“赛博空间”。小说情节复杂跳跃,模拟人们进入电脑创意空间后的神奇感觉,构建了一个离奇、疯狂、似是而非的未来世界——赛博空间。


《神经漫游者》封面

威廉吉布森开创了一种科幻门类——赛博朋克。在此之后无数影视作品、游戏都在以自己的思路与理解向大众诠释着赛博朋克,这个未来的、不断变化的、有着极度个性标签的虚拟世界。

      

赛博朋克2077

社会学家Don Slater认为赛博空间就是一种纯粹的表达和交流空间,它存在于日益复杂的计算机空间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赛博空间指代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元宇宙”替代了“赛博空间”,成为了下一代沉浸式互联网的代名词。


未来10年内,信息云无处不在,人们大概率会戴上一种可以记录一切的眼镜,随意进出一个虚拟世界,享受元宇宙带来的各种服务。


这种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感受对于那时的人们而言如空气一般自然。这就像20世纪的城市供电和21世纪初的平面互联网,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不存在便觉得难以忍受。


avatar@元宇宙路标2007

AR@元宇宙路标2007

虚拟世界、镜像世界、生活记录、增强现实@元宇宙路标2007

通向3D网络之路@元宇宙路标2007


时刻审视互联网隐喻


每当一种变化即将发生的时候,总是会有专家学者源于各种原因开始撰写介绍文章,例如,数字时代来临时,会读到《你会选择“数字永生”还是“一键死亡”》、《我爱超链接》、《超链接之后》……


美剧《上载新生》,人死后,将意识上传到虚拟空间永生


隐喻分为两类,一类是让我们如何认识互联网、如何与它共存;另一类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认识我们自己。统称为“互联网概念文”。


隐喻的说法,源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胡泳老师所著的《要时刻审视互联网的隐喻》一书。


隐喻指的是,我们不太可能理解、也不太可能让人理解“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只能用一系列的隐喻来说明,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还原到一些具体的事物上,用人类已有的认知结构对这个东西产生理解。


这的确不太好理解。简单来说,某些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理解而被创造的,并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涵义。


没有这些隐喻,当时的人们很难理解什么是互联网。这些隐喻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直觉的感知,另一个是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后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但如果全盘接受这些隐喻的说法而不加以分辨和审视,又会被它所影响。“隐喻”,是应该时刻审视的,有所保留,有所剔除。


但这些隐喻究竟又意味着什么

更早些时候,有一些广为流传的有关互联网的隐喻,比如:

互联网是高速公路。最初,人们对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高速交换是一种美好的预期。但从拨号网络到今天的5G网络,美好的预期早已悄然实现,人们现在对互联网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其实已经远远超越“高速公路”这个比喻。


互联网是乌托邦。乌托邦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词,有理想的人总是在寻找一个平等、自由交流的空间。如果在现实世界无法满足,便会寄托于互联网。这部分人会对互联网上形成新型人类社会结构的产生憧憬。


互联网是赛博空间。赛博空间是一种虚拟空间,是个人对于一种生存状态的预期。主要是用来跟现实世界相比,就像诗与远方的那个“远方”,而不止是现实的这些“苟且”。


在接入互联网生成的赛博空间后,可以获得比日常交流更为丰富的交流方式,从而脱离了真实的生活。


当然,有好的预期,也就有悲观的忧虑。


互联网是全景监狱。全景监狱这个词源于英国哲学家边沁,一座被全面监控的监狱,犯人知道会被监控,所以会自我约束。互联网上,任何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其中包括搜索历史、邮件往来、购买记录、日程安排……,存入云端后,不断被数据计算,从而判断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引导甚至改变其行为。在这个时代,如何判断一个决定是源于独自思考亦或是控制思维?


实际上,赛博空间中的“Cyber-”这个词源于cybernetic(控制);赛博朋克(Cyberpunk)便是描述一些“控制体系”中如何生存的科幻文学。


在赛博朋克的控制系统中,土地和生存资料不重要了,谁掌握了数据和虚拟空间,谁就掌握了权力。


互联网是元宇宙。这是一种对于个人而言具有更强烈的沉浸感、互动感的互联网体验预期,同时也是通向3D的路。


读到这里,你会发现,所谓的元宇宙,也不过是“作为隐喻的”元宇宙。


此时,我们再回想一下: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元宇宙?


创造这些概念的人,传播这些概念的人,希望理解这些概念的人,甚至读着本文还在努力思考的人,对本文嗤之以鼻的人……都是互联网映照出来的自我。


美好预期,是人的预期,这些忧虑,也是人的忧虑...



我们不过是一个头脑被感染的猿

丹尼特:被感染的猿


其实,人不过是一个大脑被感染的裸猿。


感染头脑的,是一系列思想,就像互联网的这些隐喻,元宇宙、赛博空间,以及高速公路、乌托邦、全景监狱等等。


我们早已进入了元宇宙。在其中谈话、写书、阅读……


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不会依赖于某个裸猿的生与死,只要有一个大脑还在运行,认知它,它就存在。它高速的前进,不必为某个猿的适应能力负责,不必为某个猿的生存负责。


这些隐喻,像科幻小说中常见的脑虫一样入侵了我们的大脑。它是人工智能?是自动机器?是虚拟幻境?这并不为我们的意识所左右。


它是文明的宿命,它来自何方去往何处,裸猿不得而知,也与裸猿无关。

个人想象和科技发展


既然我们很难描述属于未来的“元宇宙”,那何不在好莱坞的科幻小说中找找灵感呢?更何况,元宇宙这个词本来就是来自于一篇科幻小说《雪崩》。


如果想最直观的理解什么是元宇宙,子弥建议大家看一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头号玩家》。


《头号玩家》剧照

《头号玩家》的男主韦德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在一个脏乱的集装箱内,四周杂乱的堆着他的生活用品。他头戴虚拟现实眼镜,手穿动作捕捉手套,这些设备通过背后的一根数据线接入虚拟世界。


左下的两张剧照能看到韦德居所的外貌,集装箱代替了正常的房屋,破败不堪,犹如一个废品收购站。

 

这是典型的赛博朋克风格,对科技发达的未来社会表现出悲观。总是折射高科技,低生活的样貌,与彼时绚烂夺目的数码世界形成巨大的反差。

 

图片右侧所呈现的就是那个绚丽的虚拟数字世界,《头号玩家》中的元宇宙,它叫“绿洲”。

 

在绿洲中人们衣着华丽,装扮奇特,环境极具神秘感和未来感。绿洲可以是真实世界的数码复刻,也可以是能与巫师战斗的神话世界,甚至它可以拥有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物理定律,比如,人们可以在空中飞行。 

 

韦德在这里化身为帕西法尔(帕西法尔是神话中的英雄少年,纯洁的傻子,但最终成为圣杯骑士之王),忘却了现实的繁琐与凌乱的居所,在虚拟世界扮演着超级英雄。   

女主阿尔忒弥斯(Art3mis),名字来自狩猎女神

绿洲,正是好莱坞创作者对元宇宙的想象。


然而,以今天的视角看,想象力依旧不够。思维被当时的科技水平局限了。


头号玩家在2018年上映时,当时的人们一度认为去掉网络连接线是不可能的事情:“无线连接那可怜的带宽怎么可能承受高品质VR画面以及海量信息的传输?”。

Oculus的创始人Palmer Luckey在时代杂志封面的图片是佩戴着有一根数据线的Oculus。

 

然而谁能想到,短短几年之后,Oculus Quest便利用air link解决了带宽问题。现在新发布的主流VR头盔,均已是无线设计。

 

科技发展速度在某些方面远超个人的想象。当我们还在Roblox中体验方块人的时候,NVIDIA(英伟达)已经使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创造以假乱真的虚拟人了。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不均匀”——威廉•吉布森。


英伟达黄仁勋,公然“造假”数字分身


下面几张图是用游戏软件“我的世界”搭建的

用“我的世界”搭建万千世界

· 右上是指环王中的白城;

· 正上方是乔治马丁想象中的维斯特洛大陆,包含了冰与火之歌中西部大陆所有的500座城市,临冬城、铁群岛、君临城、龙石岛等;

· 左上是赛博朋克风格的未来城市;

· 左下是受洛杉矶启发,设计的格林菲尔德;

· 右下是芬兰建筑系学生马蒂亚斯结合了温哥华和西雅图的元素,设计和建造的虚拟城市马图波利斯。

难以想象,如果虚拟编辑工具更进一步发展的话,这些想象力丰富的创造者们会给大家带来些什么。


主题乐园是最初的元宇宙


在堡垒之夜中,受追捧的仍然是漫威,其次是星球大战和NFL。然而,好莱坞的野心,已经不止于只是做一个内容了。


ViacomCBS的混合现实负责人是派拉蒙工作室的未来学家Ted Schilowitz,他是黑客帝国中“子弹时间”的发明者。


他演讲说,过去几年我一直在推进ViacomCBS对元宇宙的追求,不止是派拉蒙,而是整个ViacomCBS。派拉蒙旨在星际迷航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元宇宙。

星际迷航:“live long and prosper”


有趣的是,Ted Schilowitz认为,最初的元宇宙是主题公园。目前只有主题公园可以大规模模拟体验。

 

数字元宇宙和主题公园一样,都是与电影、电视剧等内容的另一种创作形式

 

好莱坞的导演们一向拥抱科技,善于跨界。头号玩家的导演斯皮尔伯格一直是佛罗里达环球影城的创意顾问。他本人也曾创作了环球乐园中的ET冒险,成为了经典景点中的经典。


E.T. Adventure,关闭于2009年

环球影城的侏罗纪公园大门虽然不算显眼,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是环球影城中最好玩的项目之一。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幻?是真?这不正是元宇宙所追求的吗?。

环球影城 侏罗纪世界


当然,品牌活动和艺术创作向来也不会缺席。

虚拟世界@芬兰@Zoan

Omega Mart@Meow Wolf

Omega Mart@Meow Wolf


奈飞的竞争对手


华纳推出了HBO Max、迪士尼推出了Disney+流媒体服务,都是用来对抗越来越强大的奈飞。然而奈飞却不认同:“迪士尼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非奈飞,而是堡垒之夜”。这是奈非转移视线的花招吗?


可实际上,不仅奈飞(Reed Hastings)公开承认,连Spotify、Snap都在其财报会议中,将堡垒之夜视为其主要的对手。他们都在为受众的“注意力”而战。


奈飞涉足视频游戏只是时间问题。2019年奈飞就发布了互动分支叙事视频《黑镜:班德斯奈奇》。


奈非发布《黑镜:班德斯奈奇》


随后,在Roblox平台上,奈飞最受欢迎的剧集《怪奇物语》,在第三季结束的地点“Starcourt Mall”进入元宇宙。

《怪奇物语》元宇宙入口

用户可以在“Starcourt Mall”获得《怪奇物语》中的物品来装备头像、配饰、服装,比如Dustin的帽子和Eleven的头饰。同时还包含了一些互动叙事类的悠闲游戏,如密室逃杀、决斗骰子、弹弓等。这种互动叙事类的内容风格也存在于当下国内流行的剧本杀中。

《怪奇物语》中的虚拟物品


新的内容形态


众多设计师开始为元宇宙设计虚拟服装


2021年,Virgil Abloh,LV男装成衣艺术总监,宜家Markerad系列设计师,Off-White品牌创始人,开始为元宇宙设计虚拟服装。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是真实还是虚拟,是实物还是NFT,随着下一代科技的普及,新的内容形态将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的大部分时间被锁定在一个狭小的方块屏幕中。通过三种不同颜色的像素块,欺骗着我们的眼睛。

 

但我们正在试验将数字生活的空间变成一个无边无际的屏幕,把视觉体验带到另一个地平线。

 

将画面近距离投到我们眼中,让它们随着我们一起移动。


体验身边的涓涓细流,体验子弹的呼啸而过,体验落日余晖下的诗与远方……

 

就像好莱坞所说,技术的核心应该支持创意本身,而不是相反。


所有这一切,都是元宇宙。


成都区块链开发

链圈区块链科技·区块链钱包开发·量化系统开发





微信咨询

      Copyright@2018-2020   链圈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20699号-1        万字:深入浅出 元宇宙(一) - 新闻动态 - 成都区块链开发